WFU

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

如何面對過度嚴厲的完美主義?


作者:王家齊 (本文同步刊登於 人間福報




心理師,凡事追求完美,難道不好嗎?

我眼前的這位女孩,因為醫師擔心她的憂鬱、恐慌與腸躁愈來愈嚴重,生理檢查卻怎麼樣也找不出原因,因此,才會在醫師的建議下,出現在我的諮商室。聽著女孩的故事,讓我想起一位國中同學。她,是班上永遠的第一名。如果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,她就是「學霸」。


班上永遠的第一名


每個早自習,當女生們忙著化妝,男生們忙著打鬧時,她總是在預習今天的科目。無論教室有多吵鬧,她都能用上三色的原子筆,以及娟秀的字跡,將一切的學習放入筆記。

整整三年,我們的班排成績單,都是從第二名開始看。因為,第一名從來沒換過人。據說她想念醫科,或是她的家人希望她念醫科?「……如此一個資優生,要念也是念台大醫科吧。」小毛頭的我們,在她背後議論著。

到了大考結束的那一天,國中生活剩下的就是跟朋友玩樂,以及等待結業式。當我踏進教室的時候,突然升起一股好奇心……大考都考完了,妳總沒有書可以看了吧?

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

如何解構「乖」這頂緊箍咒?

 
作者:王家齊 (本文同步刊登於 人間福報




最近,蔡康永在阿滴的節目,談到了一件事:
「中文世界的爸爸媽媽,會稱讚小孩很乖。」
「但上英文課的時候,老師教不出『乖』這個字。」
「老師最多只能教一個英文單字,服從。」
「然後你想像爸媽不是稱讚你乖,而是稱讚你很服從……」

「乖」字該如何理解

要理解「乖」這個概念,我很推薦大家讀一本書,中國心理學家武志紅的《深度關係》。武志紅在書中提到,作為一個心理師,驅動他不斷進修、寫作與成長的,是「把孝道給解構掉」。

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

心理治療會經歷哪些階段?談談三樓理論


作者:王家齊





心理治療是一個在雙方的互動關係中,不斷移動與共創的過程。

然而,如果沒有一張地圖知道現在在哪裡?又可以往哪裡去?有時候會造成雙方的誤解與困惑。

當然,我知道有一些學派的治療師喜歡把架構設定好之後,就讓事情自然發生。

此種無為的態度,當然是很高級的手法。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對心理治療這麼有概念。

因此我發展了一套三樓理論,來描述心理治療可能會經過的不同階段。(有時候,我也會畫圖跟個案說明)。

2024年10月7日 星期一

「原來,是會好的」談談孩子的創傷,究竟會如何復原?

 
作者:王家齊 (本文同步刊登於 人間福報 )




在札幌的藝術之森美術館,我看見一位小女孩臉色漲紅,用盡力氣忍住不哭地跑到媽媽身邊。女孩一句話都說不出口,只是把臉埋進媽媽的大腿之間,彷彿想要回到她的子宮。

打扮時尚的捲髮媽媽,沒有氣急敗壞地大罵「哭,還哭!」,或是心慌焦慮地質問「妳怎麼了……妳說話啊!」她輕撫女兒的頭髮,溫柔地對她說話。即使女兒連一句話都說不出口。母女倆,就這樣默默地度過十來分鐘。

時間是最奢侈的資產。

就在時間彷彿靜止的那一刻,女兒緩緩把頭抬起一半。她撫摸著媽媽掛在褲子上的小吊飾,彷彿在模仿媽媽安撫自己的樣子。媽媽,則是繼續輕聲地對女兒說話......

需要角色扮演的課程怎麼帶?我用 ROPES 拆解一次給你看

作者:王家齊



讀下去之前,你需要先知道的是:ROPES 是我在 ATD 教學設計課學到的一個設計框架(如果你想知道我對於這堂課的心得,以及ATD到底是什麼,歡迎點我看這篇文章)。
ROPES 分別代表五個設計點,依序是:
Review & Relate:這跟我之前會的有什麼關係?
Overview:這堂課要幹嘛?能給我帶來什麼好處?
Presentation:透過討論與示範,告訴我這堂課的內容(絕對不是只講PPT)
Exercise:讓我把新學到的內容,「應用」在練習中
Summary:我學到了什麼?能帶走什麼?

 

(小提示:這裡的「我」都是學員,不是老師喔!)


課程中運用角色扮演的三大難點

課程中運用角色扮演會碰到的三大誤區,分別是:

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

心理師的即興課:運用「地位」在心理治療時,最容易犯的三個錯誤


作者:王家齊




很多來上課的心理師,一開始學地位(Status)這個概念,就像是新手進廚房——又期待又怕受傷害。期待的是,好像有機會練就人際關係的火眼金睛。怕的是,這練下去會不會走火入魔,怕是自己搞錯看錯......

這次在《心理師的即興課(進階)》,有學員問了個好問題:「如果一個人內心是自卑、沒自信,甚至是軟爛無力的話,代表他在生活中都是『低地位』嗎?」

這,之所以是個好問題。是因為:當你有了「人際地位」這個拐杖,你能夠去到更高更遠的地方,但可能也會因為這根拐杖......

掉入誤解的大坑。 

大多數的地位工作坊,甚至包括提出地位這個概念的 Keith Johnstone 本人,都會用「高地位(High Status)」與「低地位(Low Status)」來分類。這個二分法,對一開始學習的夥伴很有幫助。但也很容易受困於以下三個狀況: 

心理師的即興課:做心理治療,什麼會用到地位這個概念?(二)


作者:王家齊




前一篇文章,我們是從「治療學派」的角度看地位。這篇文章,則是要從「治療階段」來討論。簡單來說:一次心理治療大概可以分成四個階段(如果是多次的心理治療,則可以參考我提出的三樓理論


0.「前」治療期

並不是到了諮商室,就代表治療開始了......

心理師的即興課:做心理治療,什麼會用到地位這個概念?(一)


作者:王家齊





「現在,我知道人際地位(Status)無所不在,也學會觀察高/低地位的身體線索了......」「但是,作為一個心理師,知道了這些『地位』的變化,要怎麼用在治療當中呢?」

這個問題,可以從「治療學派」與「治療階段」兩個部分來回答......

2024年8月17日 星期六

不夠善良的我們:親愛的拗脾氣,我該拿你怎麼辦?

 
作者:王家齊




​我在《不夠善良的我們》分析文最後一篇,寫了 Rebecca 的拗之後(各位可以去看看留言區豐富的討論與引戰XD),發現有很多網友問我:如果自己有這樣的拗脾氣,該怎麼辦?如果家人朋友就是這麼拗,怎麼引導?
老實說,拗的人真不容易相處,更不要說是引導了。而多數人說的「引導」或「輔導」,其實是想把對方「拉去」自己認為對的方向。
這樣做,對一般人來說,可能是不尊重他的主體性。對拗的人來說,你要倒大楣了XD
當然,也不是要你完全放生不管。只是,「拗」的背後是「叛逆」,如果你想硬把叛逆小孩拉去你認為「對」的方向,那請做好他會跟你槓到底、撞到死的心理準備。
那該怎麼辦呢?

男人的山洞:為什麼男人受傷了,卻不講心裡的感受?

 
作者:王家齊 (本文同步刊登於 人間福報




在某次Podcast的訪談中,我跟兩位大男生聊到一個問題:「為什麼男人都不太講自己的感覺?」其實,嘗試回答這個千古謎題的人很多,像是:男人天生情緒詞彙比較少啊(只有「送啦」與「不爽」兩種),男人比較喜歡解決問題而不是分享感受,或是男人如果承認難過掉眼淚,就會被當成弱者......

以上這些答案,或許都有道理。但我在心理諮商的工作經驗中,發現了一件事:「或許,男人受傷的時候,很習慣躲回山洞、舔舐傷口,直到傷好沒事了,才拍拍屁股走出來。」

2024年5月9日 星期四

《不夠善良的我們》教會我的三件事:大人的戀愛,細思極恐






追完八集《不夠善良的我們》,我跟朋友開玩笑說,這部戲真應該改名為《不夠善良的編劇》。因為徐譽庭一針見血地指出:「大人的戀愛,細思極恐。」以下,就來聊聊我看到的細思極恐(仔細想了想後,覺得有夠恐怖的現象):


細思極恐(一)恩情 ≠ 愛情


很多人看完《不夠善良的我們》,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是:「何瑞之到底是不是媽寶?」

我的答案是:是啊,何瑞之與媽媽相依為命,必然符合「媽寶」的定義。但他與簡慶芬之間,真正的問題在於:兩個人之間沒有愛情,只剩恩情。當一個男人,只剩下當「家人」的能力,卻沒了當「愛人」的心意。對妳來說,這樣的生活,是否依然「甜蜜」?

有人會問:「何瑞之愛不愛簡慶芬?」我想,這取於你怎麼定義「愛」。

在第八集大結局時,簡慶芬與Rebecca與分別說起了,她們最討厭聽到何瑞之講的一句話:

「我最討厭他,跟我說謝謝。」簡慶芬說。
「我最討厭聽到他說,一定有方法可以解決的。」Rebecca說。

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呢?

2024年3月18日 星期一

地位:人際關係的底層邏輯

 
作者:王家齊




要說我去年寫了《教學即興力》這本書後,有什麼遺憾.......必然是礙於篇幅,沒有辦法把地位(Status)這個概念說清楚

所有教「人際關係(像是伴侶溝通、班級經營、團隊建立......)」的朋友注意了:地位,是搞懂人際關係的底層邏輯。

斯斯有兩種,地位也是


地位有兩種,一種是「裡面」,另一種在「外面」。兩者缺一不可。

2024年3月16日 星期六

175顆被扎了針的蘋果,教會我面對童年創傷的10種方法

 
作者:王家齊




超過一半的孩子,死了。
另一半的孩子,與刺穿他們的那根針,一起活下去。


令人不忍的蘋果實驗


藝術家劉耀華,在北京郊區的蘋果園,做了一個實驗......他在175顆蘋果「套袋」之前,在每顆蘋果身上,插入了一根3.8cm的鋼針。

3.8cm,差不多就是這些小蘋果們的身高。蘋果「套袋」的用意,則是為了防蟲、防鳥,讓蘋果可以乾淨、漂亮地長大。

藝術家做這「實驗」的好奇是:這些蘋果長大成熟以後,能否帶著鋼針一起生活?甚至,會不會有一天,外人根本看不出來,這些蘋果裡面有針?

劉耀華這樣報告他的「實驗結果」:

2024年2月14日 星期三

愛情心理學|交往了10年,就代表我們很了解彼此嗎?


作者:王家齊




各位有玩過,「美少女夢工廠」這一款養女兒的遊戲嗎?這是許多人(包括我)的兒時回憶。

在這款遊戲中,身為勇者的你,接受了女神的贈予,一個 10 歲的女兒。你的任務是:將女兒從 10 歲,養大到 18 歲成人

粉絲專頁「吹著魔笛的浮士德」,也是美少女夢工廠的老玩家。當他哄睡了真女兒,想要懷舊玩一下養女兒的遊戲時,突然閃過一個疑問:「為什麼會是從 10 歲的女孩開始養起?」

身為父親的浮士德,很快地就發現了答案:

「想著想著,我轉頭往電腦桌右側看去」

「滿地的米餅碎屑,香菇頭被啃到沾滿口水的 XBOX 手把,散亂一地的童書,踩破的汽球,被扯爛的 Switch 主機充電線......」

「或許那就是原因吧。」


十年之前,我不認識你


我看到這篇文章後,則是想起另一個問題: 10 年,到底是長還是短?

2024年2月9日 星期五

【農曆新年專題】這樣的媽寶不離婚!?難道留著過年湊一桌?

 
作者:王家齊 feat. 大心診所




年關將至,不少媳婦與準媳婦的神經已經開始緊繃起來。​明明全家齊聚本該是歡樂、值得期待的事情......怎麼會,怎麼會,變成了大家各自委屈的狗血劇呢?
今年,我和大心診所聯手出擊,針對三個常見的【過年八點檔】,解析其中的三角關係(婆、媳、子),並提供(可能的)教戰手冊。
小提醒:這篇文章很長、很長,非常地長,就跟「婆媳糾葛」的怨念,一樣長......深呼吸,吐口氣,沒有一定要一次看完(別連讀文章都那麼努力!)
​​
繫好安全帶,我們要出發了。

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

好建議、壞建議,或不給建議:心理諮商該給建議嗎?

 
作者:王家齊




雖然,這個世界不缺建議,
夠好的建議,卻少得可憐。

我會寫這篇文章,是因為:
我看到一位心理師同行,說他在諮商中不給個案建議,是因為「這個世界不缺建議」。

有意思。

這個世界真的不缺建議嗎?

2024年1月3日 星期三

媽寶心理學:老公離不開原生家庭,是媽寶還是孝順?難道只能默默忍受嗎?

 
本書作者:王家齊購書,由此去




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?


這是一本女人的工具書,男人的成長書。

女人可以從這本書了解男人的個性,男人不說出口,或是說不出口的秘密。

男人可以從這本書更了解自己,特別是華人社會底下,被壓抑的男性本色。

有時候,這本書也很像是男人偷偷藏在床下的A書。

明明想多瞭解自己一點,又覺得談論自己的感受很羞恥,只能偷偷摸摸地看。

這本《媽寶心理學》,談的不只是媽寶,也是我們一整個世代缺少的父親、無助的母親,以及被原生家庭緊緊抓住的兒子、女兒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