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4年10月7日 星期一

「原來,是會好的」談談孩子的創傷,究竟會如何復原?

 
作者:王家齊 (本文同步刊登於 人間福報 )




在札幌的藝術之森美術館,我看見一位小女孩臉色漲紅,用盡力氣忍住不哭地跑到媽媽身邊。女孩一句話都說不出口,只是把臉埋進媽媽的大腿之間,彷彿想要回到她的子宮。

打扮時尚的捲髮媽媽,沒有氣急敗壞地大罵「哭,還哭!」,或是心慌焦慮地質問「妳怎麼了……妳說話啊!」她輕撫女兒的頭髮,溫柔地對她說話。即使女兒連一句話都說不出口。母女倆,就這樣默默地度過十來分鐘。

時間是最奢侈的資產。

就在時間彷彿靜止的那一刻,女兒緩緩把頭抬起一半。她撫摸著媽媽掛在褲子上的小吊飾,彷彿在模仿媽媽安撫自己的樣子。媽媽,則是繼續輕聲地對女兒說話......


創傷如同溺水,要先能踩到地


這一幕,讓我想起在心理創傷的研究中,許多專家學者不約而同地提過一個概念:如果你要協助情緒受創的人重新接地(Grounding),也就是從彷彿溺水的焦慮、恐慌與崩潰中回神,重要的,不是「說對了」哪些鼓勵、正向或安慰人的話,而是可以「好好說」。

如同那位母親的語氣。其實,她說的是日文。我一個字都聽不懂。然而,聽著她溫柔而堅定的聲音,看著她安定的眼神與手勢,就算聽不懂日語,也能知道:待在這個人身邊,會讓我感到心安。

又過了十多分鐘吧,女兒漸漸抬起頭,與媽媽眼對眼地說話。漲紅的臉色消散了,緊繃的嘴唇鬆開了微笑。

原來,是會好的。


憂鬱,其實有兩種


我想起在諮商室中,聽過許多父母的焦急,他們會問我:「我的孩子說他很憂鬱,又不要吃藥,到底該怎麼辦?」「小孩好像跟朋友吵架了,但是問她怎麼又都不說,這會不會造成她一輩子的陰影?」

其實,憂鬱有兩種。一種憂鬱跟生理有關,需要藥物的協助。另一種憂鬱,則是面對現實帶來的挫折、難受與困惑,頓時失去了信心、懷疑人生也懷疑自己,進而逃避與不願面對的結果。

這類憂鬱的孩子,需要的不只是藥物,也需要良好的依附。所謂的依附,其實就是一個人從被父母、老師或其他照顧者安撫,發展到自己可以安撫自己的過程。也就是有人陪著你,對你說「沒關係,我們再來一次」的美好經驗。


安撫,是發現沒事了


當女孩有了力氣,重新坐回去椅子,媽媽遞給她一個包著海苔的三角飯糰。女兒津津有味地吃起來。我對同行友人N說,「這女孩,應該可以長出很好的依附。」N想了想後,對我說:「這是屬於母親的魔法。」

是啊,那是讓一個孩子體會到「沒事了,會好起來」的魔法。也許,真正的魔法,不是噴出火焰或建造冰宮,而是在一個人深深墜落的時候,能夠伸出一隻手,並用那個人可以承受的力道,好好接住他的心。

心理創傷,是否會成為一輩子的陰影?答案是YES or NO。當我們有過好好被照顧的經驗,即使是跌在地上吃了土的孩子,也可以好好站起來,拍掉身上的泥沙,碰碰自己的心口,對自己說:

「剛剛有點怕怕……」

「現在,沒事了。」


延伸閱讀




媽寶心理學,上市熱賣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