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家齊
最近和診所的心理師,在討論飲食疾患(Eating Disorder)的現象。有位同事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看法:
「他們的身體,成了圖像。」
老實說,一開始我沒聽懂這句話,但隱隱約約覺得有些道理。於是,同事解釋給我聽...
「由於過度注重身材形象,特別是跟臉書、IG或是抖音上的『美照』相互比較...」
「於是,他們特別注重身體的『圖像』。也就是『我的身體看起來怎麼樣?有沒有馬甲線、人魚線或是腹肌...』」
「為了讓身體看起來令人滿意,他們忽略了身體的『體感』。也就是『用嘴巴咀嚼食物,是什麼感覺?什麼是肚子餓?什麼是又吃飽了?』」
被人類「玩壞」的 AI
這讓我想到最近很紅的生成式 AI , Midjourney (這是一個輸入關鍵字,就可以生出照片的 AI 工具)。許多網友戲稱,人類不只把 AI 玩笨了,還把 AI 給玩壞了。
即使,那張圖片設定在歐洲、中世紀的牧羊少女。最後,少女也會長出日式女角的樣子。
類似的現象還有:AI 模特兒的興起,取代了網購成衣的平面模特兒。一篇討論 AI 模特兒現象的文章,提到了 AI 創作者與網友的觀察:
「目前的AI模特兒形象,普遍都是大胸、大屁股、大眼睛,都是那種韓系臉的美女、網紅畫風,辨識度不高但是漂亮。」
「AI模特兒中女性個個白瘦幼,估計現在AI的資料庫裡,女性圖片大多是男友視角產物。」
回到飲食疾患
無論是厭食症的極端控制、挑揀與抵抗「油脂」進入口中。
或是暴食症的大起大落、快進快出,甚至是在無意識衝動的吞食之後,因為擔憂變胖而催吐。
在這之中的體感,都變成一種暴力。
我曾看過一位心理治療師寫道「每一位厭食症的廚房,都擠滿了好多人。像是:父母、師長、同儕閨密、或是前男友...」
如此充滿張力的進食經驗,剩下的『體感』恐怕只有緊繃,與放鬆。於是,為了在身體找到「好」的感覺。他們把身體,變成了圖像。
當身體,成了一張 AI 生成的圖片。我們得到的是讚、是關注(這些社群網站的用語,會不會也很警世?「用你的身體圖像,得到讚與關注!」)
而我們犧牲的,是當下的感官。是知道自己餓了、飽了,緊張了、放鬆了,或是好累了、想休息了...
當身體,成為一張圖片。
失去的,是活著的體感。
後記
其實,我並不是反對社群網站的使用。或說,在這個年代,反對不反對也沒那麼重要了...
社群網站,已經突破了虛擬的限制,成為現實的一部分。
就如同 AI 生成的模特兒,已經不再是「好玩」的科技,它確實取代了某些人的工作。
然而,我想說的是:當鐘錶、蒸氣機與摩天大樓蓋得越來越快...
請別因此忘掉,路邊的那一朵小花、車窗外的那片麥田、或是一杯緩慢手沖的咖啡香。
至少,在我心理治療的經驗中,外面的世界運轉得越快,心裡的空間越要深呼吸...
停一下,深呼吸。
吐口氣,再繼續。
找回自己的體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