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

即興劇工作坊,為何要從圍一圈開始?

 
作者:王家齊




很久以前,我還是「替代役哥哥」的時候。其中一個業務,是在「高關懷班」帶課後團體。

所謂的高關懷班,就是每個班上導師最關注、同時也最頭痛的孩子們,集合在一起的班。

那時候,我學了即興劇 3-4 年,正處於「狂熱信徒」的階段。

意思是:到哪裡都想分享即興劇、推廣即興劇、帶即興劇。

高關懷班?當然也要來個即興劇囉!

如此天真的我,遇到了我(那時)短暫的團體帶領史上,最慘烈的一役...


帶領即興劇,圍圈的挑戰


你們不是應該圍一圈嗎?」這是走進教室的我,第一時間的困惑。

他們三三兩兩地坐著,有些人手上拿著雞排啃,有些人拿出手機放饒舌歌...

唯一看著我的男子,坐在教室最遠的角落。

那眼神,一看就知道是他們的頭兒。

我吞了吞口水,讓自己不緊張。

沒事的,我去上課時,只要開始圍圈玩遊戲,大家就會很開心的。

沒事的,只要他們如我記憶中那樣圍圈,就會變成投入積極的孩子。

於是我犯了第一個錯。

「來,請大家站起來,我們來圍一個可以看到彼此的圓。」

幾雙眼睛瞄了我一下,又繼續回到雞排、手機或是漫畫(等一下,哪來的漫畫)。

沒有人動作。

怎麼會這樣?我參加即興劇工作坊時,大家不是這樣的。

我吞了吞口水,試著保持鎮定。

「好,大家可能上課一天都累了,不過我們還是先圍個圓...」

一樣沒有人理我。不,其實是有的...

那離我最近的胖男孩,嘆了一口氣,趴在桌上睡覺。

最後,在從隔壁跑來的生教組長,邊吼邊勸的協助下...

50 分鐘的高關懷班,我用掉 45 分鐘,勉強圍了一個歪七扭八的圓。


即興劇工作坊,一定要圍圈嗎?


這篇文章的標題是「工作坊為何要從圍一圈開始?」

不過,也許我們真正該問的是「工作坊『一定』要從圍一圈開始嗎?」

我的答案是:不一定。

那麼,為什麼大部分的自費課程、國外大師工作坊,都從圍圈開始呢?

對我來說,工作坊從圍一圈開始的好處是:


1. 圍圈時,每個人可以被清楚看見

我們會希望大家「圍一個可以看到彼此的圓」。

是因為相對於演講,聽眾是自己或三三兩兩坐著。

圍圈創造了一個「我知道有哪些人跟我一起」的感覺。

我會更看到大家,大家也會更看到我。


2.分享時,每個人可以從彼此身上學習

這在工作坊中常被稱為 “Check in” ,就像是住飯店之前要去櫃台登記。

讓每個參與的夥伴說說話,講講自己是誰,今天為什麼來...

也是讓每個人可以現身,也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。

同樣地,有些工作坊也會在結束時回到一圈,分享今天的發現。

這樣的 “Check out” ,除了總結今天所學,也可以從別人的分享學習。


3.開始與結束的圓,是一個象徵的「我們」

除此之外,圍圈也是一種「人與人的連結」。

我們會說人跟人有「小圈圈」,意思就是在圈內的是自己人,在圈外的是他們。

邀請所有人一起圍圈,其實是象徵性地把所有人都包含進來。

也就是在這裡的大家,都是「我們」。


即興劇工作坊,圍圈的限制與解法

不過,圍圈也有缺點。

如同一開始提到的高關懷班。學生們為什麼不願意圍圈呢?(提示:他們是國中生)

不只是因為懶,或是為反而反喔。

我們剛剛提到,圍圈需要現身,讓每個人都可以清楚地被看見。

但如果有人不想現身?不想那麼明顯、直接地被看見呢?

青少年就是這樣的生物呀。又想被看見,但又不想太被看見。

那麼,即使我在『成人』工作坊圍圈玩遊戲,感覺很好。

也不代表這件事發生在『青少年』工作坊,就會一樣好。

此外,許多即興、戲劇工作坊很習慣在圍一圈後,開始玩名字遊戲。

像是站出來講自己的名字,或是「報名字加一個動作」等等。

這樣的遊戲,就會更引導大家不只現身,還要做點什麼被觀看。

被觀看,可以很好玩,也可以很丟臉。

我曾經在工作坊中遇見一位同學,很害怕別人的眼光,但又想要突破自己,所以來上課。

不過,在進行圍圈報名字的遊戲時,這位同學已經被自己的焦慮情緒給淹沒...

他的眼神瞥向一邊,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。

即使他的同學鼓勵「想到什麼都可以說啊」「隨便做什麼都OK啦」

他仍然動彈不得。

(這在創傷理論說明得很清楚,當恐懼情緒淹沒神經系統,又無法戰鬥「我不要做這個練習!」或逃跑「我到旁邊休息一下...」時,最後神經系統就會凍結、僵住。)

(重點是,創傷研究不斷提醒我們,處於凍結狀態的人,是無法學到東西的!)

怎麼辦呢?

其實,答案很簡單:提供一個「退場機制」就好。

這個退場機制最好先說,避免好像是特別針對誰的。

比如,假設待會每個人都要在圈圈中說「你的名字+動作」,但可能一時之間不知道說什麼...

那麼,還不知道的人,可以拍一下手,代表 “Pass” 。

最後大家都做完時,老師會問剛剛 “Pass” 的人還有沒有想說

或著你不用做動作,報名字就好。(這是降階的概念,歡迎參考這篇、與這篇


圍圈的能與不能


簡而言之,圍圈有圍圈的好處,可以連結。但也有壞處,需要現身。

高關懷班那件事以後,又過去了十年(歲月啊)。

現在,如果我是去機構接團體、工作坊,或是對外的接案課程。

我慢慢不那麼常用「圍圈」開始。而是改成其他的形式。

形式有哪些呢?我分為:

遊戲
小組
圍圈
登台

成人跟青少年的需要,又不大相同。

所以,我會用不同的形式來「開局」。

這部份,就留待有機會再來分享了...


最新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