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家齊
讓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吧。
是的,有時候,雖然不滿意、很痛苦、也想抱怨,我們就是會想繼續待在一段關係中...
不管那是因為恐懼、不捨還是沒錢。
如果,你選擇待在一段痛苦的關係,至少要學會如何處理、應對,讓自己能夠在一次次的矛盾中,盡量全身而退。(是個大工程!)
每個媽寶男背後,都有一個媽
首先,要學會的,也是這一系列文章反覆強調的:你要看見媽寶男背後總有個「媽」。你的男人背後,有著什麼樣的「女性勢力」呢?
跟媽寶男交手,其實是跟他背後的女人(皇后)下棋。
所有的公主,在遇到王子之前,都要應對自家的皇后,也就是生母。如果身處大家庭,姑姑阿姨會插手管事,那就可能不只一個皇后殿下。
公主遇到王子之後,進入了甜蜜的兩人世界。彷彿無父無母的自由生活,會在論及婚嫁時,宣告終結。
第二個皇后,是婆婆。妳可以說,婆媳議題是守舊,但也是現實。婆婆可以完全不理嗎?回答這個問題之前,也許要想的是:媽媽可以完全不理嗎?
別誤會,這不是什麼「女兒要孝順媽媽,媳婦也應該孝順婆婆」的道德教訓。
我們討論的是「現實」。現實,很簡單也很粗暴,只問兩件事:「做不做得到?」以及「會有什麼後果?」
除非妳的先生/男友本來就跟家裡鬧翻,早就老死不相往來(如果是這樣,妳要看的不是「媽寶男」,請改讀「心理孤兒」相關文章。)。
如果,妳的男人跟家裡關係不錯;妳反對婆婆,其實就是在反對「他的媽媽」。妳要如何讓妳的男人,同時孝順愛家、又反對他媽呢?
有些女生在交往初期,會欣賞男友的愛家。只是,她們想的是:我們以後成家有小孩了,他也是會是個好老公、好爸爸。而忘記了:家有兩個,老家與小家。他的「愛家」到底是愛哪個家?
所以,婆婆可以完全不理嗎?答案是:不是不行(畢竟,有些人也不理自己的爸媽)。
只是,出事,就會出大事。
與婆婆交手前,先學會與媽媽交手
那麼,要如何與男人的媽媽交手呢?也許要先問的是:妳懂不懂得與自己的媽媽交手?
關於這一點,自家年夜飯,是最好的檢驗機制。妳了解妳媽的脾氣嗎?妳能應對媽媽的無理取鬧嗎?妳們家的其他人,是會來幫忙,還是搞破壞?
這是處理上一代女性的基本能力。有了基礎,才可以思考更複雜的婆媳議題(婆媳更複雜,是因為妳跟妳媽有血緣。跟婆婆只是嘴巴叫聲「媽」,雙方還是說斷就可以斷的恐怖平衡。)
首先,千萬不要覺得你先生/男友「本來」就應該打點好他媽媽。這有點太天真了。
理想的狀況,是跟先生像「手足」那樣地,站在同一陣線。有兄弟姊妹的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體驗,雖然平常打打鬧鬧覺得不公平。但父母出事的時候,兩個人會偷偷聚在一起,討論父母怎麼了?我們又該怎麼辦?
心理上,如果可以跟著先生一起當個「應對父母」的小孩,妳們兩個都比較不孤單。
不過,這是理想狀況。現實中也不乏把太太丟給媽媽處理,或是幫腔媽媽修理太太的男人。這時候,就不是一起合作當小孩了,而是一種「仗勢欺人」。
無論仗勢欺人的是婆婆,還是先生。接下來要想的是:要不要調教另一半,讓他成為我的隊友?
妳是可以調教先生。不過,最好的調教是現實。
(有些人,則會送先生來諮商調教。雖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—畢竟諮商不是冰塊盒,妳的男人也不是開水,不是倒進去就會有妳想要的形狀。但作為一種應急,或是接下來要談的「有無教化可能性」的評估,還是有點幫助。)
吵現實,不吵定義
家人、夫妻、情侶吵架,很愛吵的是「定義」。簡單來說:吵定義,就沒有在管現實。
吵定義的意思是,「你這樣就是情緒勒索...」「媳婦就應該...」「老公就應該...」
定義吵不完,因為定義就是「個人定的意義」,無法兩全。就好像前述的「女兒要孝順媽媽,媳婦也應該孝順婆婆」這種話,也是一種個人(或說社會文化)的定義。
妳會因為這種道德教訓而「歸順」嗎?過去的時代,可能會為了被鄰里認同(或恐懼不被認同)而屈服。但,慢慢不是這樣的世代了。
所以,吵定義、吵道德教訓、吵「你應該...,才是...」都是同一件事,是不顧現實的道德戰爭。
當「溝通」是為了「求認同」,「吵架」是為了「不可以不認同我」。吵個三天三夜,還是哪裡都去不了。
因此,就算老公搬出「我媽...」「妳嫁進來...」的大牌子,也不代表妳要為了求認同,而刻意實現老公的期待,這是「過度忍耐」。
但也不用一聽到這些話,媽寶男的警報響了,就跳起來打臉他(喔,我希望不是物理的)。看到黑影就開槍,也是「過度反應」。
讓現實來說話。對許多台灣女性來說,要讓現實出場,就得少努力點—即使妳會害怕,怕不夠努力就不被認同。
吵架有三寶:跳針、擺爛、慢一點
在諮商中,我常半開玩笑、半認真地勸告總是過度努力的女人們,要好好掌握這「三寶」:跳針、軟爛、慢一點。
「慢一點」雖然擺在最後,卻是第一個要顧的事情。我常說「不要讓妳的努力,衝得比妳的理智還快。」有時候為了求認同而做出的行動,像是隨口答應下來的聚會(但根本不想去,更別說舉辦一人一菜這種複雜的活動了),會讓自己後悔個好幾天。
應對媽寶男的另一半,也是一樣的道理。不要對方隨口說出「欸我媽...」就立刻跳入「過度忍耐」或「過度反應」的戰鬥模式。慢一點,先把話聽完,看看對方是隨便講講、還是認真的,再開槍也不遲...
再來是「軟爛」。軟爛的重點是先「軟」,然後才是「爛」。之所以要軟,不是要妳認輸,而是要妳「換個位置」。
因為,「硬」雖有好處,但也有兩個缺點:第一個是:硬的人,容易把人推開(或是陽奉陰違)。第二個是:有人負責硬,其他人就會軟,甚至是爛。
要確認妳的男人是否「有教化之可能性」,也就是能否「硬」起來顧全現實大局...
妳必須先讓位。
不然,要是妳比他還硬,比他有功能,什麼事都比他還主動。最後,就是跟他媽媽一樣,把他給寵壞了(說來悲哀,這很常發生在華人家庭中,兩個強硬的女人,配上一個軟爛的男人。這樣的男人,有時還真「硬」不起來,無論是個性還是身體...)
最後是「跳針」。雖然前面說過「吵定義」最終無路可出。但妳還是無可避免地,會被捲入這一類的爭吵。記得,吵定義的時候,跳針就對了。
妳可以運用一些「政治正確」(其實就是模糊而難以反駁)的句子來跳針,避免被抓到盲點。
像是:「怎麼會這樣啊?」「這我也不清楚欸...」「喔~那我們可能想的不太一樣...」
(提醒:記得語氣要軟,這些話硬起來也是可以很兇的。另外不同場合、不同狀況,跳針的限度也不同。這就需要一對一的諮詢討論了。)
跳針還有一個重點。當妳跳針的時候,要同時留意男人的反應。他是真的很焦急、撐不住媽媽的壓力?還是壞習慣亂講一通(反正妳會收拾善後?)又或著,他也真的不把妳當一回事?
這才是跳針的真正意義。避開定義、語言「說了什麼?」的模糊不清。直接觀察男人的行為、反應,也就是「做了什麼?」
請記得:一個人做了什麼,永遠比說了什麼,來得重要。
離不開的關係,需要學會處理。處理兩個媽,處理另一半,也處理好自己與別人的關係。
當妳學會不動聲色地革命:處理家庭關係、保持心理距離,解開了女人被工具化的舊習。也請保持一份溫柔,不要強迫上一代跟著改變。
畢竟,溫柔的革命,是看清世事炎涼,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。而不是硬要殺得你死我活。
歡迎來到:給男人們的心理學
這是家齊在2022年啟動的寫作計畫,透過十年心理治療工作的實務觀察,以及身為華人男性在台灣長大的經驗,重新認識台灣社會對新一代男人們的「標籤」:像是媽寶、渣男、孤兒、永恆少年或是中年大叔,討論男人們的心理模樣。
系列文章請點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