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2年5月28日 星期六

【助人者的禮物】從做球,學如何辨認人際模式與移情


作者:王家齊 




即興劇有個練習叫「做球」(endowment),是演員有意識地透過定義夥伴「是誰」「在哪裡」「在做什麼」,來讓一幕戲可以繼續下去...


做球,對號入座


比如:兩個即興演員上台,還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,突然演員A對演員B說「大哥,我真的籌不出錢來,可以再寬限幾天嗎?」

演員A如果接受(accept)這個做球,就會「對號入座」成為討債大哥(也有可能是血緣的大哥XD?)威脅要砍掉對方一根手指之類的...

一場即興劇就可以繼續下去。

反之,演員A也有可能拒絕(block)這個做球,否認自己在討債,甚至轉移話題說有人要來家裡請客等等,這樣一場即興劇就會走得跌跌撞撞。

這個歷程不只可以用在即興創作,也可以讓治療師思考「移情」到底是什麼,並有一個比較具體的檢查歷程。


移情也是一種做球


從這個角度,移情就是來訪者「做球」定義了你(治療師)「是誰」「在哪裡」「做什麼」?不同的是,通常是無意識的。

即興劇給我的心理治療訓練是,不斷感受與辨認個案「把我當成什麼角色?」「覺得我在對他做什麼?」「以及這裡可能變成了他過去經驗中的哪個場景?」

這時作為治療師,我就可以:

1. 辨認我被當成了什麼,回推來訪者的內在想像與人際歷程,也就是所謂的順藤摸瓜,從來訪者無意識對我的做球,回推其內在狀態與想像。

2. 然後我可以選擇跳到觀察者(導演)的位置,把這個歷程說清楚,也就是移情詮釋。比如某一刻我可能會說「你好像要我當你的法官,判決你的人生這樣做是對還是錯?」

3. 或是我也可以選擇「有意識」地共演,這邊的重點是「有意識」與「演」。
當治療師被移情(做球)勾動而不自知時,會是無意識地反應。

但如果我們已經看懂整場戲怎麼一回事,就可以選擇「要對號入座」還是跳出來說「你要我對號入座」(這也是我在大眾心理學講座,教學員解鎖:情緒勒索的第一步)


先看懂,而後動


如果說「有意識」的重點是「看懂後決定」,「演」的重點就是要掌握微妙的"Mocking"感。

Mocking這個詞是心智化理論很強調的狀態,要能有點好玩有點演,也就是有點離真的回應,讓這個內在的感覺可以被想。(關於心智化與Mocking的討論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發在臉書的文章。請點這篇還有這一篇

同樣回到法官的例子:「共演」可能是治療師開玩笑地拿起(想像的)法搥,然後問來訪者「現在我該判你哪一條罪?」

警告:同樣這句話,可以很羞辱人,也可以很貼切,其中微妙的差異不是文字可以呈現的,甚至也很看時機看人使用。

要能現場判斷,需要有一個即興互動與合作的手感,這就不是看書閱讀可以得到的,需要督導,也需要在工作坊練習,有教練現場回饋與修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