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2021年12月8日 星期三

【助人者小辭典】三種解釋夢的方法


作者:王家齊





夢有很多種解釋的方式。基本上會依照治療學派的世界觀,決定怎麼觀看與使用這個夢。比如:完形治療會把夢裡面所有的人事物都當成自我的一部分,或著心理動力會專注於來談者透過這個夢在溝通的移情關係。

以下分享三種我在工作中解釋夢的方式,不完全是按照哪個學派的解夢法則(當然也是有影子),會更像是專注在:煮一道菜的時候,先放蔥薑還是調味料,或著菜肉直接扔下去大炒的化學反應。


夢作為一種隱喻


這裡特別強調「隱喻」而不是「比喻」,是因為雖然大家很常把這兩個詞混用,但在我慣用的定義中,隱喻跟比喻的差異在於:比喻有一個「像」字(比如:解夢就像是做菜),隱喻則無。

隱喻就是直接把「像」背後的畫面體感呈現出來,你也許會夢到鍋鏟在天上飛,也許會夢到前女友前男友在廚房煮湯,或是已經過世的阿嬤端了一盤蛤仔,但其中有一個是會說話的檸檬等等...

在這裡,釋夢的工作是把「什麼像什麼的等式」找出來,也就是要跟來談者一起解碼。重要的是,這個解釋是共創的,不是過往拿一本解夢辭典大全,發現喔夢到飛行等於夢到死亡,夢到麵包等於很餓(純虛構)這種。

可以是來談者猜一點你猜一點,如果來談者沒有靈感,你可以多幫忙猜一點,來談者還是可以透過:對這個解釋「有感或無感」的回應,來參與在這個共創中。

如果自己也猜不到沒有靈感,一種方式是開啟直覺體感,有些助人者對此特別有天份,他們會形容自己在工作中「聽的不是歌詞,聽的是韻律。」但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偏頭腦型,可以練習把思緒放下,單純地聽這個夢,如果像是一部電影一首歌,帶來的「氛圍」是什麼?

另一種方法是讓來談者幫忙,除了貢獻他的解釋或回應以外,也可以使用心靈牌卡、身體雕塑或是心理劇角色交換的方式,透過一些體驗性的技巧,讓這個夢更容易被感知。也就是說:夢用說的,不見得那麼好懂。但夢用活的,就容易體會得多(這也是心理劇開山祖師Moreno當年嗆聲Freud的)


夢作為裡面與外面的對照


這個方法沒人完整教過我,但想必不是我發明的。

夢也可以作裡面(內心)與外面(生活)的對照,當要這樣解釋夢的時候,會先在聽完夢以後形成一個畫面感,但不用急著解釋為什麼有這個畫面,最多最多給幾個標題與關鍵字就好—

就好像去美術館看畫的時候,如果不是要交報告的話,你不需要急著分析解釋畫家這裡為何如此用色,那裡的人像又是什麼意思?你只是先觀看,先讓作品帶給你一個畫面感,也許你會看一下畫家如何替作品取名,也許你自己會有自己的感受(關鍵字)與命名(標題)。

然後呢?當心理治療工作繼續下去(或著團體&工作坊開始進行下一個活動),你會不斷拿後續的素材(在治療可能是回頭談生活或其他聯想,在團體可能是開始創作或分享)與這個夢對照。

對照什麼呢?對照這個夢與後續的素材,有什麼相似的結構。也就是說,夢境世界與生活世界,有什麼樣(1)共通的結構,(2)雖然不相同,但卻反映了一體兩面(或是多個面向)。

有些朋友應該發現了:這裡使用現象學描述與還原的方式進行,但如果你不知道現象學是什麼東東,沒關係—你可以把它想成電影的「平行剪接」。

什麼是平行剪接呢?現代影像作品會使用一個技巧,把兩段可能有關可能看似無關的影片剪在一起。比如第一個畫面可能是幾個小男孩在玩戰爭遊戲,第二個畫面可能會讓觀眾看到新聞正在報導移民逃難的狀況,第三個畫面又回到小男孩之間,一個男孩生氣地把所有的士兵都掃到沙發底下,第四個畫面可能是新聞記者在訪問哭泣的受難者家屬...

我這個舉例比較工整,你可以看到兩段影像「小孩的戰爭遊戲」「戰爭下的移民」對得很整齊,但有時候夢境世界與生活世界不見得對得那麼準,或是又會延伸得更遠,但隱約有一個核心(連接處)存在。

(這幾乎是現代影集必用的技巧了,因為不斷轉換也會讓觀眾不轉台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看看)

所以,這個作法會在夢說完之後,先放著醞釀一陣子,等待後面的素材與前面的夢境相互連接,
而釋夢者,就是那連接兩個世界的人。


夢作為一種移情


這部份因為我不是心理動力的專長,同時移情關係會牽涉到很多臨床情境的考量,我不會說太多。但因為實際工作還是會碰到不得不理解與搞懂移情的時刻(潛意識不會管你是學哪個學派的!),因此提供助人者一點想法—

當夢作為一種移情作用,會思考的是:來談者透過這個夢在溝通他跟治療師的什麼?有的時候會隱藏得更深(就是夢的解析所說的「凝縮」與「置換」作用),也會跟當下的治療進展有關(治療師在夢中被當成什麼?)

以上就是三種解釋夢的方式,實務上通常不會只使用一種方向,更像是剛剛前面說的炒菜下鍋,有時候要調一下溫度,有時候要翻一下鍋,這裡養成的經驗,會讓你跟夢更熟悉。

最後一個小訣竅:多紀錄自己的夢(以我來說,特別是前一天看了好的劇場/影像作品後,第二天都會有個大夢),練習跟這樣風格的作品親近,也會讓你在解釋夢的時候更熟練。
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