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家齊
「沒自信、高敏感、想太多...」這些詞是我在心理治療工作中,來訪者常用來描述自己的語言。常常,他們也帶著害羞、謹慎與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。
對外人來說,他們也許是好親近好相處的人,但也很容易被凹。因為再無理的要求,他們最多就是皺個眉頭,又馬上硬著頭皮答應,委屈不滿都是往肚子吞。
這讓我想起一個工作坊的學生,小乖。
小乖的星球
小乖還在念大學時,來參加我的工作坊。她帶著細框眼鏡,總是禮貌地微笑。只是偶爾會不知道她在想什麼—因為她總是很仔細地聽,輕巧地點頭,然後進入自己的思索,就好像進到了自己的星球。
她不是放空。有些時候,當她想完了,她會回到地球加入我們,然後問出一兩個好問題。你聽了就知道,那些是好好想過才問的題目。
那一年的工作坊有點特別,我剛從西西里進修說故事回來,想嘗試帶一群心理系的大學生,進行訓練。小乖也在這堂課,加入了我們的工作。
安全感
一開始,她跟多數大學生一樣,有點緊張有點擔心。於是在工作坊的一開始,我們先玩了幾個劇場遊戲作為暖身,再讓大家坐下來聊聊最近的生活。沒多久之後,教室的氣氛開始熱絡起來。
這是建立自信心的第一個層次,安全感。
所謂的安全感,就是確認自己的聲音在這裡能被接納被聽見。這不代表你的每句話都要被認同,但想說話想表達的意願會被尊重。
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我們像是在工作坊中創造了一個「母性」的環境,讓接納得以發生(學術了點的專有名詞是「涵容」)。
當人確定自己在這裡是可以被接納的,我們才可以開始好奇、表達、探索以及與人連結。「確定」這個詞,也意味著:安全感的建立需要時間,也需要耐心。我們會反覆觀察、確認與核對週遭的人事物,才慢慢養出安全感。
所以,自信心的第一層,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愛自己。但是,愛自己不是一直上課吃美食擦精油就好,而是去到讓自己有安心感的環境。
有些人的安心是需要獨處,有些人的安心是渴望連結,有些人則需要長一點的時間多次確認這裡是否真的讓人安心?
有些來訪者會問我說「我都已經做了這麼多...,為什麼我還是很難過、很孤單?難道我還不夠愛自己嗎?」
這是個弔詭的問題,或許當我們這樣質疑自己的時候,我們在說的不是我愛得不夠。而是,我還沒能擁有足夠的安全感,所以感覺不到愛。
回到小乖。
這堂說故事工作坊有幾個考驗,因為我要他們說一個關於「旅行」的故事,並讓故事的素材從自身「離家」與「回家」的經驗,開始發想。
這個引導是來自英雄旅程的原型。對於許多大學生來說,去外地念大學是他們第一個「離家」的經驗。
然而離家之後,回家又是什麼?這裡會有許多需要整理的矛盾與眼淚。
小乖很認真地投入練習,我看見她在小組中手舞足蹈地說故事,夥伴們也幫忙即興排出了故事中的幾個畫面。
然後,當她越說愈多,眼淚也就不停地流。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夥伴,也沉默了下來。
挑戰感
跟自己的生命走得這麼近,絕對不是一個容易的經驗。我走過去,簡單確認了小乖的狀況,然後問他「當你準備好的時候,要不要練習看看,把這個不容易的故事說完?」
這是建立自信心的第二個層次,挑戰感。
當滋養與包容的母性足夠了,人們自然而然想往外面的世界探索。然而,真實世界的挑戰,跟母性世界的包容,有著不太一樣的特性。
在真實世界中,你跑步,有可能會跌倒,也有可能比別人先看到新的風景。跌倒了該怎麼辦?有時候要休息一下重新準備好自己(或是需要好好哭一下),有時候則要練習再來一次磨練自己。
除了愛自己,也要會磨自己。
就心理學的角度來說,這就是父性的登場。在磨自己的階段,好的環境會像是父親/教練/導師,帶來的是一種推你上路的理解,我在西西里受訓時的老師,會在我猶豫的時候,對我說 "Now, I'll push you."
現在,我會推你一把。
這個階段的自信發展,就像是英雄旅程的故事,有時候離家探索更大的世界,有時候需要回家休息療傷,兩者都很重要。
小乖,在這裡跌了一跤。
她想把故事說完,卻卡住了。這一刻來得很快,我甚至不知道發生什麼事 — 只看見小乖的眼淚,一滴一滴地流。
我請小組成員暫時放下手邊的進度,然後開個玩笑「我們應該可以在期中考前交差啦,反正老師不在~」,陪伴一下小乖。
要能夠磨自己,但也要在撐不住時愛自己。
自我感
時間飛逝。
這堂課來到尾聲,我發現自己野心過大,有點不竊實際。班上的創作過程起起伏伏,硬要每個人都完成一個小演出,反而本末倒置。
於是在倒數第二堂課時,我請還沒完成說故事創作的同學繼續奮鬥。如果已經完成,也想要讓我們聽一聽的同學,請舉手讓我們知道—
讓我意外地是,小乖舉手了。
她的身子微微發抖,同時讓自己堅定地走到舞台中央。她的眼神,透過招牌的細框眼鏡反射出來。「我要講一個故事,一個關於『不乖』的故事。」
接下來的十分鐘,觀眾跟著她來回在「不乖星球」與「乖巧星球」之間。
我們聽著故事中的主角,如何在兩個星球間來回穿梭,又是如何在跌跌撞撞之中,學會飛行、學會自由、學會長出自己的樣子...
換我眼睛中有淚水了。
這是建立自信心的第三個層次,自我感。
自我,不是自大自戀(那是不管別人也不管環境的),但也不是自卑自貶(總是讓步是不會有自我的)。自我是雙腳站穩,看見並認可自己一路走來,所累積的存在。
然後,為自己發聲。
這個故事,之所以會那麼動人,是因為小乖為自己發出了真實的聲音。小乖這一刻的自信,不是裝出來或演出來的。當她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處境,再透過創作告訴我們「我是誰」,小乖展現了真正的自信。
這就是自信的三層次:有了安全感,我們愛自己。經歷挑戰,磨自己。然後有一天,我們在世界的某個角落,成為自己。
延伸閱讀
- 2018,吶喊生命的神話—我在西西里【風能量說故事工作坊】
- 【助人者小辭典】哭哭有三種:那些眼淚的模樣
- 【助人者小辭典】如何接近一座火山?三種回應生氣的方式
- 【助人者小辭典】別慌不緊張,為什麼這麼難!?給治療師與老師的焦慮工具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