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家齊
視訊,到底是更親密還是更疏離?
這是一個工作夥伴的提問,我覺得很有意思。不過,要回答這個問題,需要提出另一個問題「視訊創造的,是什麼樣的空間?」
視訊上課的挑戰
2018年的時候Zeig老師來台灣辦大師督導班,那時候是在大講堂上課,有舞台有現場感。2019年的時候因為Covid的關係,老師開始嘗試視訊線上課
這樣跟課跟到今年2021,竟然也快三年了
這三年我有個體悟:視訊上課對老師其實有個很有意思的挑戰,特別是對擅長控場與塑造氛圍的老師,因為這些互動的魔法消失了
取而代之的,只剩下這個人,以及另一個人,透過視訊影響與聲音創造的空間
遊戲與現實的中間地帶
Winnicott在『遊戲與現實』裡提到,『遊戲體驗』並不發生在心中,也不是在外面,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『中間地帶』
我覺得視訊活動也該有這樣一個空間。
因為我們並不在自我學習的體驗中(不然防疫在家自己看書寫作就好),也不如同過去實體工作坊課程你會去到一個場地,「踏入」這個老師的地盤(所以有些人是六日上課那兩天特別專心)
視訊本身的性質就介於兩者之間。
也因此直接把教學錄影放到網上的做法終究要失敗(硬要把外在現實塞到網路),而單純希望學生透過影片自學也是太過理想的期望
透過語言創造經驗的空間
但那個空間是什麼呢?
我覺得是語言創造的體感,也是語言創造的空間。
遊戲能有身體參與當然很好,但在防疫期間身體必須是孤立的,於是語言似乎在這裡扮演了很重要的位置,像是描述一個打棒球的經驗,敘說煮了一頓好食物的經驗
當這個經驗透過敘說與視訊(少部分有限的圖像)與另一個人或多個人產生連結,似乎就有一個潛在的遊戲與想像空間出現了.
基本上,我覺得這是視訊最有效的發揮方式(當然,並不適用於所有的情境)
但實作上並不容易,因為需要某種經驗式的描述,這點我覺得Zeig老師做了很多,我自己也發展了一些,和大家分享如下。
視訊上課最有效的發揮方式
→或,至少避免那些無效的方式
首先要掌握一個大原則:要『借力使力』運用視訊的優勢,而不是當成『臨時』的替代品。原理很單純,這關係到你的心智狀態(mind set),如果把視訊當成面對疫情威脅的『臨時』應變,那你就處於『戰或逃』的生存模式
生存是管不了太多品質的,活下來就好。就好像你不該斤斤計較緊急存糧怎麼不是松阪牛肉口味的,不是我就不吃...
但視訊上課恐怕不是為了生存而已。當然,如果你的職業需要教學,讓你有生存危機,這篇可能不是最適合你的解法—因為這篇講的是運用視訊的特性發揮教學『品質』
以下的觀察是整合了許多老師使用線上課程&一對一督導會談,以及我自己實踐的綜合觀察
▽盡量少做
1.提問
這邊的提問是直接透過鏡頭發問『同學有沒有什麼問題』,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過『沒有回應之處就是絕境』,請不要讓自己陷入恐怖的絕境,這是很打擊士氣的
怎麼辦?
你可以請同學用聊天室回應,或著在A4白紙寫下答案。如果你平常在教室上課提問,學生都不會回答了,千萬不要誤以為在線上就會改變啊
2.固定面向
當然這有點強人所難,因為很多人在家視訊都擔心背景的貓、狗與爸爸入鏡(而且只穿內褲),可是固定視角不會動的東西,很難維持太長的注意力...
怎麼辦?
回到傳統演講來想吧:相信各位老師都知道『移動』在演講的重要性,那為什麼到視訊就忘了呢?
改變面向,調整遠近,或著透過分組活動讓學生把注意力從螢幕移開,這些傳統技巧依然適用
3. 太多資訊
其實這在傳統講課也不行(過去我在教學即興力討論過這個問題,以及如何使用實體媒材把資訊轉為體驗)
不過視訊算是把這個弱點放到最大。如同我上一篇提到的:視訊讓控場型老師少掉了塑造氛圍的手法,而視訊的距離感也讓資訊傳達更易令學生不耐
怎麼辦?
讓學生『參與』,雖然這在實體教學就是個老話題,但其實在線上教學是更有急迫性的。
過去傳統體驗教學(我真沒想到有天會把體驗教學稱為『傳統』)引發的有感、拆解、合作等,在視訊要持續找到方法進行
▽那要做什麼呢?
我這裡列舉一些點子清單,有機會再跟大家詳細分享
- 使用手邊的物品
- 使用鏡頭遠近
- 轉換螢幕與實作
- 使用Gesture
- 使用白板鼓勵共創
- 使用『意外』
- 使用自己的空間(如果可以)
(2022更新)照顧好你的框框
疫情剛開始升溫的時候,專業圈子總是有種「啊要改成視訊嗎?可是視訊會不會...」的矛盾困惑聲。然而,現實確實讓一切彷彿永恆的事情成了「彷彿」,疫情最後讓我們都認了一件事—
沒有什麼是必然的
當攸關生命危險時,學測大考會受影響,夏日甲子園可以停辦,音樂季或展演會無限期延後...
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,有些團隊很快就認清了這個事實,在疫情初期就積極地發展線上課程(沒多久就看到他們掛綠幕上課的照片),
有機會與這樣的團隊接觸後,發現視訊教學確實不可輕忽為[替代品],嚴格一點來說,如果小看了視訊教學,必然會受到這[新世界]的反撲。
就如同科幻電影常有的劇情,當我們踏上一個新的星球,就輕浮地以地球的嘗試來理解,甚至隨手觸摸外星動植物—
就是會被反咬一口。
關於這個新的星球,我到了2022年的觀察經驗分享如下
#1照顧好你的框框(當成電影來拍)
這陣子上了不少老師的Zoom課程,做學生自然輕鬆一點,但登入課程看到老師後,常會在心中尖叫
「不要小看影像啊!!!」
後來一位國外老師直接破題「當我們在Zoom上課(或演出),就像是拍電影,而不是開會。」
這就是我稱之為[地球人的輕忽],因為在我大量的線上課中,不乏我參加過實體課,知道他是相當會掌控教室氣氛,建立工作坊氛圍的老師
但到了線上就全亂掉。
過暗的燈光,錯誤的鏡頭,雜亂的背景,或是便宜有線耳機的沙沙聲,都讓實體課的魔法消失了。
當然,你可以說這不是實體的教室/劇場,有一天我們會回去,那就會有原本的水準了。是啊,是啊,可是現在呢?我們是不是都太小看這個視訊的[框框],也忽略了影像的潛能?
#2_時時感知虛擬的連結
有沒有想過:打開鏡頭說話,不開鏡頭說話,或是在聊天室打字說話,有什麼不同?
記得《魷魚遊戲》嗎?有沒有發現,所有的遊戲規則都是透過[廣播]或著[蒙面人]宣布的?
不開鏡頭說話就像這樣,你像是一個帶著權威的匿名者,自帶壓迫感。
曾經在某個大型線上活動就發生這個慘劇。因為頻寬不足人數過多,原本分好組的小班課程,只有少數人進得去。
這形成了一個逃難的氣氛。進不去課程的人枯等在[等候室],大團體的焦慮一觸即發,有人嘗試救場,有人不斷提問,有人開始抱怨...
結果,亂成一團的主辦單位鏡頭沒開,只用麥克風說了句[我們這邊沒問題,應該是大家的網路頻寬有問題...]
老實說啊,身為學員,那一刻就像是魷魚遊戲一樣絕望。
虛擬連結也包括虛實整合的連結,許多有經驗的老師都會開課程Line群組,我覺得這是重要的[救生圈],
因為這讓溺水斷線的人,還有持續與課程連結的呼吸
#3照顧每一個框框
照顧好自己的框框,也延續虛擬的連結之後呢?
其他人的框框又要如何照顧?
這包括了一些要思考的事情:
比如其他人要不要開鏡頭?要不要開聲音?
大家的視訊位置又要怎麼調整?要不要統一?
這些都會影響虛擬的[舞台]如何形成。
為什麼要想這麼多?
因為視訊空間雖然沒有[身體],但還是有[身體感]。
就像看電影時,你的身體不在鐵達尼號、侏羅紀公園或是魷魚遊戲的現場,可是你的身體感會[好像]在那裡。
以同樣的角度思考視訊教學,如何安排好每個框框,讓學員雖然人在家中,卻[好像]處在某個教室、排練場或創作空間—
是打開一個虛擬新世界的方式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