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家齊
這大概是即興劇工作坊中,跟打地基並列最常用的教學工具了。我想是因為「結構」給學生(或許也給老師)帶來一種安全感,知道這個故事怎麼開始,以及怎麼結束(或至少一定會結束)。
在這些年的教學經驗中,我嘗試了許多種方式來拆解九句故事接龍,也在實作經驗中發現了一些重點與誤區,分享給即興劇同好、故事愛好者,以及想把故事接龍運用在課程中的教學夥伴。
【故事的骨架,血肉與烹調方式】
首先,或許也是最重要的,九句接龍是接故事的「大綱」。
大綱的意思是,它有的是骨架,而非血肉。
大綱的用意是幫助我們理解一個故事的起承轉合,但故事的精彩看點,不只在大綱,更是在過程,也就是故事如何發展的。
了解這點,會讓我們對九句故事接龍有正確的期待。
這是一個幫我們開始並說完一個故事的「好工具」。
但不是一個保證可以把故事「說好」的工具。
就教學者的立場來說:
九句故事接龍是透過結構的引導,協助學生練習說出一個有起承轉合的「故事」,而不只是一篇流水帳。然而故事有好有壞...
如果要說一個好故事,就需要更多血肉,甚至是烹調方式的搭配。好的肉質也許像是細節、情節、象徵,有意思的烹調方式或許是聲音、身體、能量的運用,這些都是「說好」的要素。
而建立正確的期待,會幫助老師/學生在進行這個練習時,把焦點放在正確的位置上:我們是透過這個結構體會故事是什麼?也許有時故事很讚,也許有時候沒那麼好,但都沒關係,因為它們都具備了故事的基本要素。
如此一來,求好心切的老師/學生才不會在錯誤的地方打轉。如同那個有名的故事:
一個人在路燈下找東西。
路人問「你在找什麼呢?」
他回答「我的鑰匙掉了。」
路人又問「你確定鑰匙掉在這裡嗎?」
他說「不,但這裡有路燈,亮點比較好找。」
亮點要在正確的期待下找。
◎
接下來我們聊聊九句故事接龍的經典結構(與變化運用)。
【經典版】
從前從前,在...有...
每天...
然而有一天...
因此...
因此...
因此...
最後...
從此以後...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...
這是許多人第一次接觸九句故事接龍的經典版。九句話剛好分成三大段,可以想成開始(起)—中間(承&轉)—結果(合)。
經典版的中間(承&轉)用了三個因此,強調的是因果連結。從「然而有一天」發生後,透過「因此...」把接下來的來龍去脈串起來。
這是很穩健的作法,但實務上會碰到一個狀況:
在即興劇工作坊,這個形式常常以接龍的方式進行。但對於故事較陌生的學生,對於一個因此到底要走多遠,不見得有感。
因此,會有以下的狀況。
然而,有一天...小紅帽遇見了大野狼
因此...小紅帽害怕地往後退了一步
因此...大野狼恐怖地往前進了一步
因此...兩個人現在的距離是一公尺
就規則上來說,這其實沒有錯。但是就一個故事來說,這就要變成流水帳了。還記得以前老師最愛說日記不要寫成流水帳,要有重點。
這個結構可以幫忙把故事說完,但不見得可以幫忙突顯重點。為了突顯重點(而說故事的重點正是「轉變」),所以有了下面這個形式。
◎
【轉折版 a.k.a動作片版】
從前從前,在...有...
每天...
然而有一天...
幸運地...
不幸地...
幸運地...
最後...
從此以後...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...
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形式是在舊金山即興劇團BATS improv的foundaiton 2工作坊。這個形式與經典版的差異在於,它用幸運地/不幸地代替因此。
差別在哪呢?因此強調的是因果關係,而幸運/不幸地強調的是轉變,這個引導句微妙地讓學生必須思考「改變」是什麼,而改變就有可能成了故事的重點。
一樣是小紅帽。
然而,有一天...小紅帽遇見了大野狼
幸運地...大野狼沒有立刻吃了小紅帽
不幸地...大野狼得知小紅帽想要去外婆家,於是先一步過去
幸運地...拿著長槍的獵人在旁邊目睹了一切,也跟了上去
這個版本的引導句是以「幸運地」「不幸地」交錯出現,因此間接引發了「轉變」的出現。我常跟學生說,007動作片類的故事,最有明顯而快速的轉變。
幸運地,007偷出了生化武器,開車逃逸
不幸地,壞人的直昇機緊跟在後,並向007開火
幸運地,007方向盤一轉,閃過了子彈
...以此類推。
這個版本解決了「轉變」的問題,但留下了另一個問題。那就是,九句故事的每一句,到底要跨得多遠?
如果跨得太近,就算三十句也說不完,如果跨得太遠,又會顯得毫無重點。特別是在接龍說故事的時候,這個狀況會特別明顯—因為,每個學生的步伐都不一樣啊啊啊。
因此,我們有了第三個版本。
◎
【高潮版 a.k.a爆梗版】
從前從前,在...有...
每天...
然而有一天...
因此...
沒想到...
結果...
最後...
從此以後...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...
其實前面兩個版本已經很能讓一個故事被說完,但要完整這個故事的情緒線,也就是觀眾因為認同主角而隨之高低起伏的情感反應,則需要這個版本。
這是我在微笑角多次教學後發現上述問題,與即興劇圈的朋友聊過後想到的版本,我稱之為「高潮版」。是的,如果用「這個故事的高潮是什麼?」來想,一切會簡單得多。
第四句依然保留「因此...」,是為了協助推進「但是,有一天」,也就是這個故事的第一個轉變後發生的情節。
第五句我加入的是「沒想到...」,這句話是在我們讓學生只講九句話就要完成故事的前提下,這第五句,也就是故事的中間點,需要讓情緒線來到高潮。
而「沒想到...」是意外的引導句,可以為觀眾帶來意外,而意外常常意味著驚喜、驚訝、驚恐,以及情緒的高峰(或低谷)。
第六句「結果」,是因為觀眾看到大梗爆炸時,最恨的就是進廣告(沒有結果),因此這個引導句是為了給大家一個交代...進而推到第三幕第七句的「最後...」。
或許有人會問,那「結果」跟「最後」有什麼不同?對我來說,結果是對「劇情的最高潮」負責,而最後是對「整個故事的結束」負責,當這兩句都完成,就功德圓滿來到後日談(尾聲)的「從此以後...」啦。
◎
以上就是這次跟大家分享的三種九句故事接龍結構。我的實驗心得是:爆梗版基本上會接出比較高娛樂性的故事,轉折版的故事則是氛圍多或娛樂多都有可能,但都會比經典版來得「確保」有變化。
當然,如果你帶領的學生對於故事是有直覺或訓練的,不見得要用後兩個版本。但如果你想要示範或教學「轉變對於故事的重要性」以及「故事的情緒線與高潮是什麼」,這次介紹的兩個版本或許會對你有幫助喔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