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王家齊
這大概是即興劇工作坊中,跟打地基並列最常用的教學工具了。我想是因為「結構」給學生(或許也給老師)帶來一種安全感,知道這個故事怎麼開始,以及怎麼結束(或至少一定會結束)。
在這些年的教學經驗中,我嘗試了許多種方式來拆解九句故事接龍,也在實作經驗中發現了一些重點與誤區,分享給即興劇同好、故事愛好者,以及想把故事接龍運用在課程中的教學夥伴。
【故事的骨架,血肉與烹調方式】
首先,或許也是最重要的,九句接龍是接故事的「大綱」。
大綱的意思是,它有的是骨架,而非血肉。
大綱的用意是幫助我們理解一個故事的起承轉合,但故事的精彩看點,不只在大綱,更是在過程,也就是故事如何發展的。
了解這點,會讓我們對九句故事接龍有正確的期待。
這是一個幫我們開始並說完一個故事的「好工具」。
但不是一個保證可以把故事「說好」的工具。
就教學者的立場來說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