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行青蛙(旅かえる)是近日一款相當流行的手機遊戲。
在這個遊戲中,有一隻愛旅行的青蛙。
雖然,他偶爾會待在家;但更多時候,他說走就走。
你能做的,就是默默採收幸運草,為蛙買些好東西放入行囊。
就算回家了,也是一隻蛙在那看書獨處
有趣的是,如果你在Google搜尋「旅蛙」這個關鍵字。
你會發現很多人問的是「旅蛙 不回家」
似乎當我們為蛙付出了時間、心力與關注後,對方的「不回應」便帶來了焦慮。
但換一個想法,蛙蛙不也是一個獨立且自由的個體嗎?
他想去哪裡?去多久?遇見什麼人?不也是他的選擇嗎?
而獨立、自由、選擇這些做自己的關鍵字,不也正是近幾年心靈成長的熱門主題嗎?
於是我們看見了,原來做自己不是我爽我自由就好。
當我們認同做自己這個想法,也同時得接納其他人做自己。
於是,世界不會因為我大喊做自己的口號,就只繞著我轉。
如果我認同做自己這個想法,也希望對方能夠做自己,那我得學會「放下」。
放下過多的期待、放下無謂的控制、放下無法控制帶來的焦慮、挫折與憤怒。
這是一個需要消化與練習的過程,因為付出卻(好像)沒有回報,很容易讓人產生自動化的情緒反應。因此,放下是一個需要時刻覺察與練習的功夫。
當我放下後,才能開始學著站在一個適當的距離,持續地給予陪伴和照顧(就像我們還是會默默地放入更好的便當、更好的護身符、更好的帳篷...)。不過度介入對方的生活,也不因此疏離、焦慮或恐懼。
這需要「耐心」,一點一點養出的耐心。以及「信心」,相信蛙終有自己的「蛙生」要過。
有了耐心,我們願意等待與陪伴,不強求對方有我預期的反應。
有了信心,我們除了放手,還學會祝福,祝福對方探索自己的人生。
在這個「放下」「耐心」「信心」的滋養歷程中,我們能夠逐漸長出良好的人際界限,而不用透過過度緊密、疏離甚至是情緒勒索的方式,來維持一段關係。
我想,這也是等待旅蛙,讓我們學會的一項人生大功課。
圖說:療心卡滋養組的「放下」「耐心」「信心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