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興演員短篇學久演久了,總會想往更有挑戰性的長篇邁進。
然而,長篇即興劇的演員邊演編導邊說故事,百般忙碌中總是得會回頭處理基本功,像是以下這些議題:
- 一場戲到底是什麼?
- 一場戲為何好看?又為何卡住?
- 我要如何在排練與演出中進步?
「工作」一場戲
一場戲的工作,其實就是即興演員合作歷程的工作。
Keith Johnstone常說,舞台上的第一個點子要明顯且平凡(Be obvious & average),這是因為明顯的點子有利夥伴理解,而平凡的點子能讓夥伴好回應。
於是,一場戲就像一趟旅程,從一個再平凡不過的點子出發,一路航向故事的終點。
「工作」一場戲,就是共同檢視這趟旅程的起點、過程與終點。
「我不知道要演什麼了」
這可能是許多即興演員共通的惡夢。
挑戰未知時,總是會有陷入一團迷霧,不知道該往哪裡去的時候。
我在舊金山即興劇團BATS improv的老師Kimberly MacLean針對這個情況,給了一個很好的建議「當你在舞台上不知道做什麼,就是讓故事往『但是有一天...』的方向邁進的時候了」
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,因此回到台灣後,我與同是編劇背景的團長譽仁討論後,運用了編劇書「先讓英雄救貓咪: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」的概念,將「衝突」與「轉折」這兩個演出的推進器具體化,也方便演員演出後的討論。
教練(Coach)—當下的學習
此外,教練(Coach)也會是一個相當有幫助的學習方式。
即興劇的教練在做什麼?我總是喜歡和學生用籃球比賽來比喻「上場打球的是球員,也就是即興演員。在旁邊喊傳球喊跑位的就是教練。」
教練會在一場球賽(即興劇)進行時,運用他的即興知識與直覺,喊出目前球隊(演員們)可以做到的行動。於是,即興演員可以當下嘗試新的可能性,但不打斷演出的進行。
我自己很喜歡在Scene work中擔任教練的角色,看即興演員因為嘗試不熟悉的角色、行動,而讓戲有煥然一新的進展(通常演員做出來的並不完全是我的意思,但效果往往更好!)
是相當享受的一件事。
在如何演好一場戲(Scene work)這個工作坊,我們會運用一些下文提到的概念與練習,並透過現場演出與教練的模式,找出每位即興演員的風格與可能性。
- 讓我們一起(Lets'...)
- 這可以是個Yes,and的暖身遊戲,也可以走得很深。當大家在同一艘船上,誰決定要往哪走?誰會跟進,誰又會下船呢?讓我們一起看下去...
- 然後呢?(What's comes next?)
- 我個人相當喜愛的一個進階遊戲。對於想要進一步辯證即興創作的演員而言,這是一個回頭檢視自身喜好與價值觀,學習接納自己又能與夥伴合作的練習。
- 衝突與轉折(> <, +/-)
- 我和團長譽仁從先讓英雄救貓咪: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延伸的概念,運用簡單但實用的架構,檢查每一場戲還缺少什麼?相當有利於演出後的討論。
- 了解你的觀眾know you audience
你有想過長頸鹿的感受嗎?這是另一個相當有趣的練習,我們如何從觀眾的角度回頭思考一場即興劇?什麼時候觀眾感到期待?什麼時候觀眾會無聊?這都是一個即興演員可以思考的。